冈波巴大师选集讲记第十一回 总说六波罗蜜多(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)
第十一章  总说六波罗蜜多 行菩提心学处有三; 一、增上戒学, 二、增上心学【或禅定学】; 三、增上慧学。 《菩提道灯论》云: “行菩提心者,其要有三种, 戒定慧三学,应勤学修习。” 增上戒学是指布施、持戒和忍辱等三种行持。增上心学是指静虑【或禅定之】学处。增上慧学是指般若【或智慧】之学。精进则可属于五度中任何一种。 《庄严经论》云: “能仁以六度,说戒定慧三学, 前三度属戒,后二为定慧, 精进通三者。” 《摄颂》云: “布施持戒及忍辱,精进禅定及智慧, 如斯六种波罗蜜,行菩提心学处也。” 《妙手请...
阅读全文
冈波巴大师选集讲记第十回 愿菩提心之学处(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)
第十章愿菩提心之学处      发了菩提心以后,就应该趋入菩萨学处。(哼,那我们这些很多汉地的这些居士啊,发菩提心,发愿菩提心他就不去学了,哼哼,然后办了个皈依证,了事,号称居士。皈依了。应该依止上师,趋入这个菩萨学处。)此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学处及行菩提心学处二者。颂曰: “此心终不舍众生,常思菩提心功德, 精勤集聚二资粮,时时修观菩提心, 善恶八法知取舍,此五事中摄尽之。”(哈哈哈哈,啊!) 这就是说: (一)此心若不舍离众生,就决定不会丧失菩提心。 (二)若时常思惟菩提心之功德,就不会于菩提心退失。...
阅读全文
冈波巴大师选集讲记第九回 论发菩提心(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)
第九章  论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体性是:为了利益众生而志取圆满菩提。如《现观庄严论》云: “发心为利他,志取大菩提。” 现在由三方面来讲述菩提心: (一)用譬喻来讲说, (二)用地界来讲说, (三)用性相来讲说。 圣无著菩萨于《现观庄严论》中,曾用譬喻来解说从凡夫位一直到成佛之间的各种菩提心。颂曰: “地金月与火,库海及宝藏, 金刚山药师,日歌如意宝, 王库与大道,车乘及喷泉, 谷响江河云,喻凡二十二, 【阐说菩提心】。” 这二十二个比喻是要和这些比喻配合起来解说从最初发心志求菩提,一直到证取法身中间经过之五...
阅读全文
冈波巴大师选集讲记第八回 皈依与净戒(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)
第八章  皈依与净戒 现在讨论于不知成佛之方法应如何对治,和发菩提心之道。 颂曰: “基础体性及差别,所缘因地及受法, 仪轨功德及过失,丧失对治及学处, 如是由此十二门,阐述发菩提心义。” 第一项:发菩提心之基础【或所依】——这是要说有什么样的人,才能够发菩提心,或具有怎样的基础,才能如法的发菩提心。这必须要【三个条件】:(什么条件啊?哼哼,大家听到了没有?发菩提心不是随便能够发起的呐,它有条件的呐。“我们都能发菩提心。”呵呵呵,你们能发菩提心吗?不能,具足三个条件啊。) (一)具足大乘种性...
阅读全文
冈波巴大师选集讲记第七回慈心与悲心(三昧禅院院主钟宁口述)
第七章  慈心与悲心 现在讨论修习慈观与悲观,亦即对治贪求寂灭之乐的方法。所谓贪求寂灭之乐者指想自己一个人获得涅槃。因为对众生缺少悲心,所以不立志去行利他之事,这就是小乘的作风。(这里有个注解,)*其实这是指传说性的公式说法,(一种方便啊。)小乘人证得果位成就后,亦会自然的去弘法利生,此由历史事实昭然可证。(为什么咧?)盖证得一分法身后,岂有不因自他同体而努力去利生者乎?小乘在因地上不立志去作利他之行,但果为上仍会实际的去作利他之行也。此真佛法之妙处也;亦大乘能摄小乘之证明也。*(所以说大小乘也是方便说,是吧。嗯,小...
阅读全文